小雪时节代表着冬季正式开始,是抑郁、焦虑的高发季,又是一个需要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科普的时间,欢迎大家把这些文章转给身边有需要的人们。
三种抑郁症
对症早识别
药物、心理双管齐下
吉林中山医院主任医师王荣认为,治疗抑郁症一般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通常,每种药物疗效均在60%—80%左右。急性期治疗症状消失后还需4-6个月、剂量为治疗量的1/3-1/2的维持治疗;复发者需长期服药,发作3次以上者可考虑终身服药。
发作性急性抑郁症患者70%-85%可明显或充分缓解,其中有40%只发作一次,15%-20%处于慢性。急性、年轻患者、无家族史者、无人格问题者、无躯体疾病者、社会支持良好者,治疗及时、充分则愈后良好。
她建议,抑郁症患者可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或神经内科就诊。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后者需要患者对抑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接纳,需要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个性。同时,还需要社会支持,患者需要更多的陪伴。
追根溯源谈两大诱因
抑郁症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诱因。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通常,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患病的危险率高于正常人6倍,的危险性高7倍;具有绝对化要求倾向、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对事物灾难性的预期等认知方式的人易患抑郁症;人格特点有完美主义倾向、犹豫不决、固执刻板、享受能力低下等特点的人易患抑郁症。社会支持主要与患者发病和愈后有关。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及神经生化物质。神经介质、内分泌内源和外源等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此外,在秋冬季节,抑郁症较其他时节发病要多。
躯体症状消
抑郁不算好
北京同仁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宝瑟认为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存在一个整体治疗的问题。
她对记者讲述了一个病例: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29岁的男青年,经过服用药物和配合心理治疗,其作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已完全消失。
从临床医学角度讲,他的病应该说已完全好了,但仍是整日待在家中,不与外界交往,更谈不上工作与自立,生活起居仍要由家人照顾。
世界卫生组织在重新定义“健康”时,将“与社会协调的良好状态”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洪主任因此认为,男青年的躯体症状消失了,但未能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恢复其作为社会正常人的生活,就不能算是完全康复,而是只治疗了一半。这种“治疗半截”的情况在我国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还很普遍。
有无抑郁症
自查也重要
以下分享的筛查量表,我们会看到医院科室里也经常在用这个量表(不仅仅是精神科),其实就是用来筛查潜在的抑郁可能。
当然,这些筛查量表可以用作自我评估以及专业人士在工作中的辅助工具,只是用来参考,并非最后的诊断,请注意适用范围。
地理位置:吉林省长春市中山医院精神科
专家提醒: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tl.tttmy.cn/news/1044.html